白菜大全论坛主站检测:从《当小学生遇见苏轼》看教育正在起变化
来源: 关键词:白菜大全论坛主站检测 苏轼 教育 小学生 发布时间:10-18-2017
在苏轼诞辰980周年之际,清华附小开展了一系列缅怀苏轼的活动,其中2012级4班的微信文章《当小学生遇见苏轼》一经发布就受到关注。在这篇文章里,小学生利用大数据分析苏轼的能力让人们感叹自己老了的同时,也在网上引发了大规模讨论,其中不乏一些批评的声音。

 

批评的焦点无外乎几个方面,首先,这些研究报告的背后,清华大学的教授们参与了多少?众所周知,清华附小是清华大学的子弟学校,不少清华大学老师、教授的子女都在清华附小上学,所以这些报告有他们的支持并不奇怪。可问题是,父母们利用自己的所学对孩子进行帮助,究竟算不算“作弊”?孩子们的作品,到底能否反应他们的真实水平?

 

其实,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打个比方,学校让写一篇关于动物的文章,做家长的带孩子去趟动物园,给孩子讲讲自己知道的动物习性作为参考,不算作弊吧。而且还能拉近孩子和家长的关系,增加父母的权威性,绝对不是一件坏事。在苏轼的报告中,清华附小的家长们主要提供的也是方式方法和参考意见,可谓是授之以渔,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件事是值得被肯定的。

 

真正让家长不能接受的,是这个事件引发的无奈与焦虑。“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近几年最流行的一句教育口号,但通过《当小学生遇见苏轼》,家长们发现自己就是这条起跑线,而且还无法改变。毕竟孩子打一生出来,学校可以换,老师可以换,环境可以换,但是父母没法换,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父母的能力是否能帮上孩子还在其次,关键是教育理念可能都要落后一大截。

 

网上经常会有类似“小学考题难倒家长”这样的新闻,孩子把作业拿回家问家长,家长一看自己也不会做,就质疑学校的教育是否太超前。要知道,现在的教育和多年以前早已大不相同,我在做投资时遇到过一家做在线K12教育的公司,那家公司的负责人告诉我,现在学校里的教学设备早已不只是黑板和投影仪,而是丰富多样的电教设备,老师上课会经常用到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地为学生讲解知识。还有专门的交流平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考勤情况都在平台里显示,学校、家长、老师可以做到三方随时沟通。与教学设备一起升级的还有教学理念,比如以前我们上学的时候都是百分制,现在改成了ABCD四个等级,更能照顾孩子的自尊心,保持学习积极性。可以想象,教学设备和教育理念都升级了,教学内容必然也会升级,现在的家长打算再从1+1=几或背课文上找存在感,恐怕是不行了。

 

前几天还有一则新闻,说是某网友吐槽自家10岁的小侄子,学习成绩非常优秀,奥数、围棋、轮滑各种业余爱好也出类拔萃。但这个小侄子却毫不客气地说,爸妈不配有他这么好的儿子!这件事也引起了不少讨论,我在这里只想说,父母真的该有点紧迫感了,不要只想着把孩子送到各种补习班,把自己没实现的目标寄托在孩子身上,而自己却停滞不前,只知道回家玩手机,那样只会让孩子轻视自己。

 

除了家长对《当小学生遇见苏轼》这一事件的质疑,学术界和教育界中也有不少人持批评的观点。按理说,我们的小学生都这么牛,是教育的成功,为什么学界和教育界也不看好?其实这很大程度上也是时代快速发展带来的必然问题。

 

在清华附小2012级4班共完成23份课题研究报告中,既有《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苏轼的旅游品牌价值》,还有《今人对苏轼的评价和苏轼的影响力》、《唯美景与美食不可辜负》。《苏轼的朋友圈》、《苏轼的心情曲线》、《苏轼vs李白》,可谓是五花八门。如果放在以前,写这种报告有两个基础条件,一是有常年的积累,二是根据报告题目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但是现在呢,需要的材料只要上网搜索就有,因此清华附小的学生们才能在没有什么积累的情况下,只用不到10天就完成这些题目很大的报告。

 

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去百度上查了一下苏轼的百科,发现这个词条里记录了苏轼的生平、学术成就、代表作品、逸闻趣事和人物评价。不仅如此,通过词条里的链接,我还能欣赏到苏轼的这些作品,实现扩展阅读。比如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那我只要点击链接,就能查到唐宋八大家另外七人是谁,也能知道什么是豪放派。

 

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我要想知道百度百科上的这些内容可费了劲了,不仅要跑图书馆阅读各种典籍资料,还要向研究历史的前辈讨教,即便是这样,其中很多内容可能仍然无法查到。但是现在呢,我只要动动手指,几秒钟的时间这些知识就都呈现在我眼前了。

 

如果你是老师,以苏轼为题给孩子留作业,你会出什么题目?苏轼都有哪些作品?苏轼当过什么官?这些网上一查就能查到,你总不能不让孩子查吧,所以你只能出查不到的题目。哪些是查不到的?自己产生的观点是查不到的,所以你出题目,最后很有可能也会变成“苏轼有多大的旅游价值”“苏轼和李白谁的成就更大”这样的问题。

 

这年头,孔乙己如果还想在酒铺里找到存在感,光凭茴香豆的四种写法是不行了,因为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人类获取知识的成本被大大降低,知识就像云一样,被储存在服务器端,随时用随时查。包括我自己写文章,很多资料和数据也要通过网络搜索来获得,有了这些内容我才能进行合理分析。就像清华附小学生们所做的,他们通过电脑程序,对苏轼的3458首诗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子由”是苏轼诗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在《苏轼诗词全集》中共出现229次,“足可见苏轼与弟弟子由之间的手足情深。”另外,“归来”一词共出现157次,“归去”则出现92次。学生随即展开思考,这样用词的原因是因其总是在到处云游吗?

 

作为父亲,作为成年人,通过《当小学生遇到苏轼》我认识到了两个问题,一是想要当好家长,自己就要不断地学习,不然不用等你的竞争对手,你的孩子就会超越你;另外,就是在新的时代下,我们的教育方式必须与时代同步,以前讲究的是死记硬背,现在是要通过随时可以查到的资料推导出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家长,不能用自己陈旧的教育方法禁锢孩子,而是要顺应时代,给孩子应有的空间,才能让孩子自由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