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大全论坛主站检测:得病不可怕,就怕医药营销套路深
来源: 关键词:白菜大全论坛主站检测 医药营销 套路 发布时间:04-26-2018
最近这段时间有关医药行业的新闻可谓不少,先是媒体曝光了一批广告神药,紧接着网友又发现搜索引擎医药竞价排名居然死灰复燃。这些报道给中国医药行业蒙上了一层阴影,大大降低了产品和服务的可信度。
 
按理说医院和药企开的是店,赚的是钱,做营销本也无可厚非,但是利用各种手段“开发病人”就说不过去了。近两年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大家没事就上网查查东西,尤其身体感觉不舒服,去趟医院太费时间,干脆就上网查查。但从你在搜索引擎上敲下回车的那一刻,实际上就已经掉到了人家布好的“局”里。
 
众所周知,病患和医生之间最大的障碍就是信息不对称,而在互联网上,这种不对称成为了一种营销的工具和手段。现在大数据正在风口上,医药行业的客服同样可以利用大数据快速掌握病患的情况,给访问的患者构建出一个智能画像,甚至系统还能提供合适的话术确保客服“对症下药”。我们登录网站和网站客服对话都会有一个误区,就是我不了解你,你也不了解我,其实这是错误的。你只要一点开这个网站客服就能看到你,他能通过IP知道你在哪,你使用什么设备上网,以及你是搜索什么关键词进来的。有了这些信息,客服人员就可以 有针对性地谈论你的病情。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电脑另一边是个高明的大夫,其实可能只是个对医药略知皮毛的普通人。
 
接触互联网时间长的人,对这些套路都比较了解,但在农村互联网和手机普及时间还不长,一些年龄大的人对此毫无防范之心,很容易就着了道。
 
在药品方面,据调查数据显示中国140多家医药上市公司,超过40家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30%,最高的达到了66%。还有不少药企的广告费开支在1亿元以上,超过自身研发的费用。比如东阿阿胶,去年广告费5.13亿元,研发费用2.26亿元;做眼药水的莎普爱思,去年上半年广告费1.21亿元,研发支出1126万元。
 
从搜索引擎上的医疗竞价排名,到医药企业的高额广告费,我们发现医疗这个特殊行业真的是走下了治病救人的神坛,成为了靠营销赚钱的“庸俗者”。庸俗其实也没关系,毕竟是经济社会,医院和药企也是要吃饭的,总不能要求他们成为高尚、纯粹、脱离了低级趣味的医院。而且无论是医院还是药企,都必须和病患拉近距离,这只能靠营销和品牌宣传,没有前期的一波广告散出去,谁知道你的药治什么病。此外药企在推广处方药的时候,还得拿出一部分钱用在临床推广活动上,这是灰色地带,上不得台面,但对于企业来说也是不得不花的。
 
医药行业是一个特殊行业,特殊到我们无法直观分辨产品和服务的好坏。有人说能把病治好了就是好药,这个没错,但每个人身体情况都不一样,同样的药对这个人有效,对另一个人可能效果就要打折扣。消费者也不是神农氏,不可能所有药都尝一遍,而且有的药本身治病概念就模糊,更多的是打着保健旗号在卖,所以对于消费者来说在初次选择药品的时候要依赖宣传了。这种情况下药厂和医生自然就会花大力气做宣传,这属于市场行为。
 
可以说在市场环境下,医药行业把钱花在广告营销上也是无奈之举,问题是这个风气直接导致了研发费用不足。就像前面数据显示,每当你赚一块钱就把五毛拿出来用作销售费用,到最后还能剩下多少钱来搞研发和聘请更有经验的医生?
 
原创力不足让市场看起来很繁荣,似乎各大药企、医院都有很强的竞争力,可这种竞争力只是国人看到的一种表象,实际上新药和原创药不足让中国医药的国际竞争力远逊于发达国家。
 
不过这样悠闲的日子恐怕也过不了多久了。在去年,中国加入了ICH(人用药品注册技术要求国际协调会议),以后外企的原创药可以在中国提前上市了,这对于国内药企的挑战不言而喻。比如HPV疫苗,以前只能去香港打,现在二价、四价都能在国内打了,这是一个进步,也是一个趋势,以后大陆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新药上市。
 
除此之外,以前中国药企创新性低,也是因为审批制度繁琐、僵化,以及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不足。现在政府已经对药品审批制度进行了改革,减少了不必要的新药审批环节,并且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开始走国际化路线,谁研发,谁投资,谁就受益。这样对于那些想要有所作为打入国际市场的中国药企来说无疑是非常好的机会。
 
在互联网上,广大网民成为了监督的重要力量。在魏则西事件过去两年后,医疗竞价排名刚在手机端有点冒头的趋势就被揪出来了,很多媒体也开始跟进报道,这就给搜索引擎和医疗机构带来了有形压力。相信接下来有关部门的监管力度也会加强,清理搜索引擎这根电线杆上的牛皮癣,让夸张、不实的宣传远离公众视野,还给市场一个凭本事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