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菜大全论坛主站检测:学前教育是公益事业,不是逐利的市场
来源: 关键词:白菜大全论坛主站检测 学前教育 公益事业 发布时间:11-30-2018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学前教育改革发展的前进方向和重大举措,把学前教育放到了“办实事的重大民生工程,关系亿万儿童健康成长,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党和国家事业未来”的重要位置,明确了政府的投入责任,要求牢牢把握公益普惠基本方向,并提出了到2020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8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的目标。
 
除此之外,更引人关注的是《意见》还提到了资本进入学前教育市场并过度逐利的问题。就在昨天,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也表示,针对部分民办园过度逐利行为要进行坚决遏制。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学前教育领域确实存在资本过度逐利的现象。不管是什么行业背景,和教育沾不沾边,都纷纷跨界进入教育行业跑马圈地。一些投资者认为,只要有钱,盖个幼儿园,聘几个老师,就能把幼儿园办起来。在这种思想的推动下,部分幼儿园开始走上商业化道路,依靠直营和加盟的商业模式快速扩张,再通过扩大规模获得投资。这种方式发展速度快,自然也就没有时间去认真遴选加盟商,导致师资水平和教育质量底下,同时给孩子带来了额外的安全隐患。近几年发生的一些幼儿园负面新闻,其背后都有资本的身影。
 
有人说,虽然资本存在过度逐利的现象,却不能否认资本对满足民众多样化、个性化的学前教育需求的贡献。这个观点其实我并不认同。民众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到底是自发的,还是资本为了获取利益,通过贩卖焦虑和恐慌实现的?在教育部门要求减负的背景下,为什么一些幼儿园的学习任务比小学还要重,难道不在幼儿园学英语、学画画,以后就没机会学了吗?“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一些资本加持的学前教育正是通过这样引起人们焦虑的广告大大降低了“起跑线”的年龄。
 
所以在新规出台后,家长们也开始担忧,担心未来多样化、个性化的学前教育服务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在大城市,“入园难”的问题可能会更加突出。
 
在我看来,民众的担忧主要来自于对未来社会竞争的担忧,这个问题很难通过增加幼儿园来解决。但在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个性化学前教育需求的方面,政府和社会力量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除了构建公办普惠幼儿园发展体系外,还应该调动社会力量加入到办学行列之中。这与遏制资本进入幼儿园并不矛盾,因为资本是逐利的,而社会力量办学应当从公益角度出发,共同参与学前教育,推动学前教育发展。
 
《意见》提出的鼓励社会力量办园,主要从政府加大扶持力度,通过购买服务、综合奖补、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培训教师、教研指导等方式,支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来谈。还提出了分类治理无证办园,加大整改扶持力度,规范无证园,达到基本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而整改后仍然达不到安全卫生等办园基本要求的,将坚决取缔。这些规定,都为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指明了方向。
 
从政府的角度来说,设置门槛挡住目的不纯的资本进入学前教育是有必要的,但也不能因噎废食,不能让一些不合理的办学门槛阻挡社会力量参与学前教育事业。一些真正有教育情怀的社会组织、个人,虽然有热情,但可能还没有把幼儿园办起来,就被这些门槛和程序给吓跑了。或者虽然办学质量受到民众认可,却因为无法拿到合法资质而只能在灰色地带生存,随时面临被清退的风险。这些都是需要我们相关部门加以考量的。
 
而对于有进入学前教育领域的企业来说,应该首先对自己有一个认识,看是否和教育沾边,因为现在的幼儿园不是托儿所,它还需要有现代化的设施、教育理念和管理方法,并非外行人能做的。《意见》中所说的普惠制幼儿园,在我看来其实也是一种过渡产物,未来政府的资源肯定会不断进入学前教育领域,也就意味着义务教育的年龄范围会向下扩展。虽然短期内这种趋势可能不太明显,但学前教育投资者最好能有心理准备。
 
从长远来看,做普惠园是政府的职责和义务,而民办园的发展必然要走的是高端、品牌化发展之路。因此,即使现在在普惠的体制内活得好的幼儿园,如果想要长期办下去,也要做好长远的规划,这也是充分考虑民办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来确定的。如果一些和教育完全不相关的企业希望在学前教育领域发挥力量,不如干脆就忽略利益,完全当成公益事业来做,也是利国利民的一项举措。
 
综上所述,我认为学前教育不是不可以做,但无论是资本还是企业,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对国家政策有深度的理解,要有民办教育领域的经验,更要有对学前教育的情怀。只有满足了以上几点,才能在学前教育领域获得尊重和相应的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