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滴滴的处罚已经到了最严重的地步。从7月2日被网信部查办,到4日下架APP,再到9日全家桶被一锅端,国家相关部门已经使出了前所未有的力度。在另一边,腾讯的日子也不好过,市场监管总局对腾讯申报的虎牙与斗鱼合并案依法进行了反垄断审查。
一个是涉嫌违法收集用户信息并出卖他国,一个是行垄断之事企图掌控行业,看似并无关系,但他们背后都有着相似的逻辑,那就是以垄断实现变现。只不过滴滴的筹码中还包含了用户信息。
中国的互联网信息安全从2000年至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2000年前后,是互联网的萌发阶段,那时家庭电脑安全主要依靠瑞星、金山等杀毒软件。所谓病毒也并非是以窃取信息为主,因为有电脑并且还能上网的人太少,数据样本即使整合起来也没有太大实际价值。
到了05年左右,中国互联网开始腾飞,网络游戏取代了单机游戏,大量行业也在这一时间开始触网。此时人们被互联网的新鲜吸引,没人关注网络信息安全,很多公司甚至没有像样的网络安全工程师,黑客是一个既酷又没那么高门槛的职业。
08年以后,黑客们有了具体的“任务”,就是窃取和修改数据,他们的背后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对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于是很多公司开始关注互联网信息安全,并建立了自己的安全体系。
到了10年,国内网民总数达到了 4.57亿,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 34.3%,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并使用互联网购物、工作、娱乐。也正是此时,用户的信息开始变得有价值起来。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兴起,上至退休老人,下至上学的孩子,已经没人能回避互联网的存在。在网络实名制的政策下,人们与自己的手机号绑定,用各种网络行为为自己勾画出了详细的互联网肖像。
这个肖像越清晰,它的商业价值也就越大,甚至关系到了国家安全层面,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企业即使赔本也要想办法获取用户信息的原因所在。
很多人认为自己的信息可以产生直接的经济价值,例如一个人的网络肖像是一个产妇,那么她就会收到与育婴相关的广告推送,也就有了消费行为。这确实是用户数据的一种使用方法,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也不是不能接受,毕竟客观上大数据给生活提供了便利。但对于背后的资本来说,这仨瓜俩枣的不仅远远不够,而且来钱太慢,他们需要更快的方法回钱,那就是上市。
于是,用户信息就从赚钱工具变成了交易筹码。由此,也可以解释一些互联网上存在的“奇怪”现象。
在我们叫外卖、买商品、打车的时候经常会发现,越是老用户越容易被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杀熟。这几年关于大数据杀熟的新闻不绝于耳,广东、深圳等大数据发展领先的省市已经立法禁止大数据杀熟。
一般认为,大数据分析就是把信息变现的一种手段,它看似直接从老客户口袋里掏钱,但实际上在杀熟的背后是互联网产业的一个特性,就是重视增量而忽视存量。
在大多数产业里,增量和存量同样重要,尤其当增量发展到一定天花板后,维护存量就成了重中之重。例如快消品行业,当企业获得了用户之后,就需要通过稳定的质量和不断创新来保证用户粘性。老干妈如今跌下宝座,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重视存量所造成的。
但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增量的意义更加重大,死守存量反而容易被时代抛弃。例如曾经的下载一哥迅雷,它以领先的下载技术在众多软件中异军突起,占有了庞大的市场份额。但随着网速的提高,人们慢慢不再需要下载软件了,小的工具软件,直接网页下载就可以;几十上百G的游戏,有专门的平台下载;高清的电影,几乎都能在线观看。迅雷的存量优势在网速飞速发展的当下已然逐渐式微,甚至都开始玩起了白金会员再超级会员这种套路,挨骂不说还赚不了几个钱。
因此,对于投资互联网行业的资本来说,增量的价值明显高于存量。所以我们会发现很多平台不仅不重视老用户,甚至把老用户当韭菜割。不管你是吃饭还是打车,只要不再是新客户了,马上就没了优惠,相反还成了杀熟的对象。而平台在拉新客户加入的时候可谓无所不用其极,红包给的就跟不要钱一样。然而当你变成了存量,就开始拼命薅羊毛,薅到你受不了了选择别的平台,之后再把你用各种补贴从存量变成增量,由此循环往复。
对于平台来说,给投资人看的是一个时期内增加了多少用户,而不是留下了多少用户,资本对于增长是很敏感的,增长的数据越大说明越有活力,于是就通过不断烧钱来竞争,维持增量。在这个过程中几乎是没有盈利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互联网企业总哭穷,说自己是赔本赚吆喝。废话,这么烧能不赔么,这种玩法根本就不是一个企业正常的运营之道,真盈利了才叫见鬼了。但在资本眼里是看不到亏损的,只要有增量,越亏越开心,越亏越兴奋,因为占据了市场就可以变现,其它一切都不是事儿。
烧钱实现了垄断之后,资本就要通过上市圈钱,或者卖出股票变现,最后你会发现,只要保持增长的势头,靠资本市场变现的钱就远远大于被烧掉的。
以此来说,资本是不是最无情,只注重短期利益,并且没有耐心的呢?其实并不能一概而论。例如滴滴,在2012年到2016年的初期发展阶段,背后多数是国内资本,甚至不乏中投、中信、中国人寿等国有资本。此时的滴滴也烧钱,但更多的是要完成初期的市场占有,最终以合并优步中国收场。在此之后的2017年至今,软银、高盛等日美资本入场,这时候味道就开始不对了,出现急功近利的趋势,最后滴滴甘冒违法收集和出卖用户信息也要在美国上市,就是为了让背后的资本获利。
现在,国家相关部门开始整顿互联网行业,力度前所未有,也是因为互联网行业在触顶后增量变得越来越少,内卷之下资本无所不用其极,已经使这个行业变得不正常了。
但资本本身是没有好坏之分的。新中国成立70多年,国家走上了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这背后离不开国有和民间实业资本的推动。实业资本在中国进步与富强的历史进程中,扮演了有温度的角色。资本是逐利的,但也要看逐的是大利还是小利,大小不是按钱多钱少划分,而是它所带来的正面价值是大还是小。
国家对互联网垄断和数据安全的整治,并不应单单局限在一个行业。所有的投资者都应引以为戒,不要为了蝇头小利而以身试法,更不能因此出卖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不要觉得自己大而不倒,可以挟用户而令政府,要永远记住,任何产业有今天的成就,都是时代造就的,而非资本。资本是工具,用好了造福一方,用不好则遗臭万年。在内外新形势的挑战之下,我们更应该彰显中国作为实业大国的担当,向全世界展示中国实业资本的温度,这也是中国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