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因涉嫌未经授权向网友提供《中国好声音》在线播放服务构成侵权,迅雷公司和机锋公司被腾讯公司诉至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索赔三百万元。
影视内容的版权之争本不奇怪,但因为被告是迅雷,这起案件就不能简单地当做一个个案看待了。
想当年,神州大地上有三家公司是以视频下载和播放软件起家的,分别是:迅雷、暴风和快播。现如今这三家公司中的快播已经因为卷入著作权纠纷和涉黄刑事案件被处以了巨额罚款,同时,快播高管王欣等管理层也受到了刑事处罚。
相比之下迅雷和暴风就聪明得多,两家公司没有在一棵树上吊死,并在不同领域做出了一定成绩。2014年迅雷在美国成功上市,2015年暴风则在国内创业板上市。
三家公司虽然在同一起跑线出发,但最终的结果却不同,迅雷和暴风没有走上快播的不归路。
暴风上市后,开始大力发展原创视频内容,也加强了正版视频版权的采购与合作,甚至开始涉足最先进的智能电视以及VR领域。
而这个时候的迅雷,却依然把目光聚焦在下载服务上。虽然之前迅雷也出过游戏,也做过新闻,但这些都不是迅雷的拿手项目,而且游戏和新闻领域的竞争太过激烈,腾讯、网易、搜狐,哪个都不是迅雷可以应付得了的,所以迅雷的核心业务只能是下载服务。我们可以发现,迅雷不论是其PC端和手机端的软件,抑或是其推出的下载存储服务“下载宝”或智能路由器服务“赚钱宝”,无一例外都是为“下载”或“播放”视频内容服务的。
但是光抱着下载不放,是没有办法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活下去的。我在之前汽车工业4.0的文章里提到过,就算企业再强大,也抵挡不住环境的改变。智能手机时代来临了,所以塞班没落了;免费时代来临了,所以瑞星卡巴斯基败给了360。
迅雷同样面临着环境的改变。这是一个让利的时代,老百姓在打车、叫外卖上都享受着各种福利,但有的企业却认为自身利益高于一切,这点上迅雷和九成非常相似。前者可以在会员之后推出白金会员、钻石会员,后者对于用户最基本的网络流畅体验都不能顾及,大概是因为朱骏和陈天桥等人一样认为更新服务器硬件的费用不菲,租用更贵的网络带宽不见得会带来更多的用户。
必须承认,现在互联网对于版权、内容的监管越来越严格,大部分电影、游戏都是不能通过正规渠道免费下载的,你想看想玩,没关系,请付费,或者看几十秒的广告。这就造成了迅雷这种以提供下载服务为主业的企业的没落,在监管的压力下,使用迅雷下载的人越来越少,用户也不再充值,甚至连掀起的骂声都很少。相比之下,人人字幕网的落幕则引发了无限的同情,只能说迅雷在这方面没有博得多少用户的好感。
或许强大而多变的人为监管力量,使得包括互联网在内的所有行业从业人员都只能更多关注短期利益。同时在巨大的商业机会面前,企业管理人员也过度自信认为自己有相当的能力掌控用户和消费者。而让人唏嘘的就是哪怕是龙头企业被抛弃都得不到用户一点点的怜悯。
另一方面,迅雷如今的用户体验也让消费者爱不起来,强行植入的各种功能插件和自动续费的霸王条款备受诟病,没有用户,又何谈盈利?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会默认某个行业的优质企业规模扩大,可以提供更廉价、性能更高、体验更好的产品而不用担心涨价,因为性价比本身就是企业打压其他竞争者的重要手段之一。
反过来,如果行业底蕴不足不能提供足够的人才资源、企业创始人和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运营、对产品的理解等能力不足,就会用所有人都能想到的最后一招:高薪聘请、挖人、收购等等。巨大的人力成本和运营压力倒逼企业管理者不择手段的向市场要钱,能填补今年甚至这几个月的窟窿就算成功。
客户体验仅从字面意思来说就很容易理解,几乎所有人都可以从用户接口、界面感受到产品的操控性是否有更多更全面的好感,对人性有基本理解就可以做到。而这对于所有产品研发和运营的人来说都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平衡新、老、付费等用户的多层次需求,不同产品对于用户使用时间、使用习惯都需要进行细致考量。
或许是因为大家都希望在多变的时代里保持某些习惯,因为这样算是一种高效的生活方式。或许品牌价值第一的可口可乐也会在未来被时代抛弃,那时候的人们也会像挺周杰伦的老歌一样缅怀自己的青春。而对于更新换代更快的电子产品、网络产品来说,大部分人都不得已地成为实用主义者,一是因为选择成本低,二是网络产品特殊的聚合分享作用,使得使用的人越多使用成本越低。而一个产品的没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大的困扰也仅仅是如何寻找另一种更好用的产品。
从厂家的角度来说,谁都会被选择和抛弃。相信大部分人都在接受现实的时候更愿意让自己曾经从事的产品给市场留下好的回忆,会因为有人能偶尔想起自己的产品而感受到一点点欣慰,让自己曾经的努力和辛苦的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薪水。
如果有一天迅雷真的没落了,我们会怀念他吗?恐怕不会,在迅雷之前的比特彗星,现在已经没有多少人用了,你见过有人怀念吗?迅雷就如同雅虎一样,对于我们来说只是一个小插曲,因为并非无可替代。相比之下,曾经的开心网,到是包含着一点时代的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