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关键词:白菜大全论坛主站检测 冯小刚 崔永元 | 发布时间:07-13-2018 |
沉寂了两个月的冯崔之战,昨天又借冯小刚的“十问崔永元”再度点燃战火。冯小刚发文后刘震云也不甘寂寞,发表《事情的真相》一文。这二位一火一温,让战局显得格外精彩并充满了智慧。
在这次冯导的十问发出后,最高兴的应该就是吃瓜群众了,微博回复瞬间就达到了5万,绝大多数人表示支持崔永元。
看到这我就想到了一个问题,似乎在这种两方对立的情况下,我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站队”,即支持一方贬低另一方。
影视圈的水很深大家都知道,就算是圈子里的人都很难说清楚这俩人谁对谁错,为什么吃瓜群众就可以轻易站队呢?这里面可能有一定的同情因素,因为崔永元在此事件中一直是以受欺负的形象示人,就算爆料阴阳合同也是被迫反击。而冯导长期以来给人的感觉就是很强势,所以大家在同情弱者的心理下,选择了支持崔永元。
可在这个选择的背后,还有一个我们常犯的思维错误,就是非黑即白的“二元论”。
这种对世界的认知和我们长久以来接受的文化熏陶有关。从古至今,我们就知道要善恶分明,正邪不两立,并且文学作品也在反复强调这一点,比如岳飞与秦桧,曹操与刘备等等,很难跳出这个圈子。
可实际上无论是人还是事都没有绝对的对错,我们看事情,比起只想“黑”与“白”,其实更应尝试“灰度思考”。所谓灰度,就是事物两极的中间带。在这里,往往存在着事物的本质,这也是儒家所说的“中庸”和道家所说的“守中”。
小时候我们看电视的时候总喜欢问,谁是好人谁是坏人,并站在好人的一边打气助威。现在长大了,你会发现你问这种问题的次数少了,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好人和绝对的坏人。成人的世界是复杂的,是灰色的,我们的成长其实就是不断细化灰度的过程。而对世界认知度越高的人,他的灰度范围就越大,很少会对事物给予绝对的评价。
把世界简单地一分为二是一种简单粗暴的判断方法,而我们往往习惯于这种简单粗暴。当我们对一个人做出评判时,我们可能很难一下说出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但我们会通过标签来给他定义。比如这个人工作能力很强,但是脾气不好,而且还不注意卫生。这其实就是从小的地方来对人进行黑与白的判断。
简单地黑白评判是一种效率的做法,有助于我们快速做出决断,但同时它也导致我们很难做出高质量决策。
● 投资与灰度
罗振宇提出过“灰度认知,黑白决策”,这是我非常同意的。有人认为做投资最重要的就是决断,因为结果无外乎两个:投,不投。我在最初涉足投资领域的时候也会做类似的评判,会看这个项目所在的产业是不是有前途的产业,公司是不是好公司,出资高还是低。而我现在如果遇到项目,我会考虑这个产业现在怎么样,将来可能怎么样,政策会不会对它有影响;这个公司是好公司,好在哪里,能否持续,这个公司是坏公司,坏在哪里,有没有可能改善;投资的话该投多少最合适,又如何退出。这些是我现在要考虑的。
投资者的成长,其实就是从对与错的认知到灰度认知的过程,灰度的面积越大越细,那么最后的决断就越准确。投资中,经常会碰到很多灰度的选择,真正好的投资,必定能在灰度中找到一个中心点,让所有逻辑自相融洽,最终形成决断。
● 管理与灰度
不仅是投资,在企业管理中,同样需要具有灰度思维。任正非在《管理的灰度》一文中说过:一个领导人重要的素质是方向、节奏,他的水平就是合适的灰度。坚定不移的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在管理学上,有人主张严控制,有人主张非控制,都有各自的理论支撑。那么你作为管理者,是支持严控还是非严控呢?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提问。
对于企业来说,不同的内部情况需要用不同的方法管理,比如你是做食品的,那么必须对下面有严格的管理措施。而互联网公司就要营造宽松的氛围,给员工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
如果你去过成都的武侯祠,那么你一定看过著名的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后半句“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就是灰度思维方式,所谓“审势”,就是看清灰度的部分。也正像任正非所说,坚定不移的方向来自灰度、妥协与宽容。
现在返回头来再看看今天的冯导和小崔之争,为什么一个堂堂导演,非要和一个前主持人较真?而一个名嘴,又为何突然被捧上神坛?小崔的爆料,是为了一己私利,虽然做法没错,但动机不纯。而冯导执念的背后也难说没有隐情。对于吃瓜群众来说,可能定义是非黑白之后看戏就好,可是在黑与白交错的地方,才是广阔的真相。如果我们凡事能都在这片灰色地带上驰骋思考,那么我们就会变得理性,并且学会独立思考不受人左右,这才是一个人成长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