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程、重大计划、重大行动。这是我国出台的第一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五年规划,也是统筹谋划和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这篇大文章的行动纲领。
党的十九大上,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发展要点,《规划》主要围绕这20字的发展要点做出了全面部署,其中第一条――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促进乡村产业兴旺。《规划》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我国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乡村产业的不足
如何使乡村产业兴旺,我认为首先要清楚我国乡村产业的现状,因为越是发展不充足、不完善,一般来说可投入空间也就越大,机会也就越多。
目前来看,我国农村农产品丰富,但是没有形成优势品牌和竞争力。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菜篮子里的各类水果蔬菜越来越丰富,甚至已经跨越了季节的限制。就算是南方的水果,网上下个单没几天就能送到北方来。但同品种果蔬千篇一律,消费者很难从中选择最优质产品。打着特殊产地旗号的农产品中也有很多是虚假宣传。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由于我国农产品同质化严重,没有有效地分等分级,缺少个性化产品。
可以肯定的是,我国现阶段农产品市场是一片红海,但同时,我们经常会发现菜价和肉价有起伏,似乎其中还存在供给不足的情况。然而,这只是在某一时间点存在的机会,并非常态。总的来说,我国农产品市场实际是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同时存在的。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在阶段性供给不足时进入市场,进一步造成了供大于求和产品同质化的局面。
这样的结果就是,我国农企品牌数量众多,但是其中有大量投机企业,没有大品牌。一般老百姓到市场或者在互联网上购买农产品,品牌认识度基本为零,消费更大程度上属于碰运气。
缺乏知名品牌,也降低了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尽管我国粮肉蛋果菜茶鱼的产量都位居世界前列,可以称得上农业大国,但没有国际竞争力,只能说是大而不强。
与此同时,因为农村发展落后,大量农村青年进入城市打工,造成了农村人才匮乏的局面。很多打工者来到城市后就选择了留在城市里,这样就很难把城市里的先进商业理念带回农村。所以我们看到在农村尽管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已经普及,但实际利用率却不高,没有有效帮助农村发展。
转型中的机会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善于识别与把握时机是极为重要的。”前面提到的这些问题,都是《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要着重解决的问题,而解决问题,就会带来机遇。
1、互联网
在《规划》第四篇中,强调了要加快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步伐,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这是解决我国农产品品牌、竞争力、人才的关键所在。《规划》指出,要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鼓励互联网企业建立产销衔接的农业服务平台,加强农业信息监测预警和发布,提高农业综合信息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工程和“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鼓励对农业生产进行数字化改造,加强农业遥感、物联网应用,提高农业精准化水平。
中国农经学会会长尹成杰曾经指出,“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需要把握四个关键问题:首先是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在决策和信息层面指导农产品生产;其次是要通过运用互联网技术,改善农业产业管理;第三是要运用互联网技术改善农产品的流通体系,让流通过程更加顺畅;第四要运用互联网技术建立农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体系,实现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也就是说,“互联网+农业”应该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突破,用信息流调控农业活动全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买卖环节。
由于落后的生产和交易方式,农业产业链显得特别冗长,不利于农业产品供需之间的匹配。而互联网的一大优势就是去中心化,让各种信息迅速地在各个信息主体之间得到传播和交流。因此,在互联网不断向农业渗透的过程中,产业链的全方位拓展和整合绝对是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特别是对于那些实力雄厚的企业来说,全产业链策略的可操作性和现实吸引力就更加明显。利用互联网技术,可以使企业在信息获取、利用方面获得极大优势,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需要注意的是,如今农产品、农资电商的发展虽如火如荼,但大多仅停留在渠道的改变上,并没有触及到农业产业链的根本。有的企业甚至把农村当成其产品的倾销地。这违背了“乡村振兴”的本质,我认为真正优质的企业是那些会打造生态环境的企业,而不是只会“跑马圈地”的企业。
2、智慧农业
我注意到,《规划》中还特别提到了“智慧农业”,实际上,互联网时代社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智能化。在这个崇尚科学技术的时代,生物和信息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同时由于该领域的研发专业化程度高且全程风险可控,所以容易获得投资机构青睐,在发展中获得必要资源。
互联网之于农业,就是将先进的技术理念和中国传统行业相结合,让互联网技术在农业产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得到应用,实现农业信息交换渠道的畅通,以最终使流通模式得到拓展,推进农业产业内部的深度变革。但由于当前技术尚未完全成熟,智慧农业的发展也只能处于蓄势状态。不过面对广阔的前景,我作为投资人还希望有机会能够和优质的科研或技术企业合作。
3、环保农业
2016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明确指出,未来我国将加大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秸秆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农业环保领域的投入。
在26日的《规划》中,也特别提到了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规划》提到:加强农业投入品规范化管理,健全投入品追溯系统,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施用,完善农药风险评估技术标准体系,严格饲料质量安全管理。加快推进种养循环一体化,建立农村有机废弃物收集、转化、利用网络体系,推进农林产品加工剩余物资源化利用,深入实施秸秆禁烧制度和综合利用,开展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试点。推进废旧地膜和包装废弃物等回收处理。
在此之前,GIO白菜大全论坛主站检测曾和中化化工科学技术研究总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投资合作的内容主要涉及农业领域农药助剂的生产、技术服务以及各类科研开发项目。此外,GIO白菜大全论坛主站检测也在一直推进秸秆的综合利用,我们和保定市望都县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展秸秆新材料科技项目。该项目以生产秸秆系列餐具、各种秸秆基板材和各种异型材为主。未来拟在开发区内建设绿色循环示范产业园,总投资6.4亿元,占地300亩。同时我们还投资了新型秸秆地膜,与传统地膜相比,秸秆地膜效果不相上下,成本却更低,并能自然降解,真正实现了零污染。
应该说,当前我国环保农业尚处于起步期,每走一步都会遇到问题,但这不意味着没有投资机会。相反,我认为其所蕴藏的投资机会越大。
4、特色农业
除了互联网领域,特色农业也是发展农村产业的一个重要途径。所谓特色农业,就是包括绿色农业、有机农业、休闲创意农业等在内的一些具有特色的农业。近年来,投资机构对该领域的关注逐步增强。虽然从规模上来说,特色农业只是对传统农业的一种补充,但是由于其更能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消费需求,所以该领域的发展也是值得期待的,毕竟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个性的时代。该领域当前的主要问题是市场集中度低,没有规模效应。谁能在该领域率先实现规模化运营,谁就能“跳脱”出来。
我认为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二战之后,日本政府为了加快社会发展,把资源重点投放于城市,重点发展工业和科技,以求快速让整个国家繁荣。虽然日本城市经济因此崛起,但同时也造成了地域之间发展的严重不平衡,与城市相比,农村越来越落后。
为了振兴农村,实现城乡一体化目标,日本发起了以立足乡土、自立自主、面向未来的造村运动。在政府的大力倡导与扶持下,各地区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发展模式,形成了为世人称道和效仿的“一村一品”。
所谓“一村一品”,就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发展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
在这个过程中,日本政府根据本国的地形特点、自然条件状况,培育了独具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譬如水产品产业基地、香菇产业基地、牛产业基地等。为了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政府还采取了农产品深加工策略。同时在生产、加工、流通各环节建立产业链,促进产品交易。
可以看出,日本主要是采用了因地制宜策略,以挖掘本地资源、尊重地方特色为典型特点,通过因地制宜地利用乡村资源来发展和推动农村建设,最终实现乡村的可持续性繁荣。作为投资者,这样地方特色明显的村镇我认为是非常有投资和发展潜力的,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引入专业化的管理,进行一定的品牌宣传,就能发挥其应有的商业价值。
总的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解决新时期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要手段。在这其中,不仅与之相关的农民、农企、地方政府要行动起来,金融投资机构也应发挥自身优势,把握机遇,投入到乡村振兴的战略大计之中,助力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