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小伙丁真火了,火出了四川,火得几大官媒下场声援,火得全国各地开始了“抢人”大战。
丁真为什么会如此受人关注,说起来也并不复杂,因为他能带给都市人最缺少的东西:自由与快乐。最近网上还有一个热度很高的人是央视记者王冰冰,如果你关注过王冰冰和丁真就会发现,TA们都有那种纯真的表情和真挚的笑颜,这对于生活在都市中忙忙碌碌的人来说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网友们把丁真当做一种寄托,甚至有人说:“如果我不快乐,我希望丁真快乐。”
也正因为如此,丁真得到了各大媒体的青睐,媒体想要通过丁真告诉大家,人生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当地政府也想通过丁真告诉大家,你向往的诗和远方,就在我们这儿;那些抢人的地方也想告诉大家,人只要我抢到了,诗和远方就有了。
逻辑看起来有道理,但似乎又有哪里不对。
从商业的角度来说,丁真本身不是诗和远方,他更像是诗和远方的品牌代言人,因为他确实能提高当地特色文化曝光率,对地区旅游产业有一定促进作用。而且丁真背后所代表的是一种远离都市的纯真文化,也是平时难得一见的少数民族文化,是文化旅游中“文化”二字的生活化体现。但丁真的影响再高,所传达的价值观再淳朴,也仅仅是一个代言人,他不能作为旅游本身的替代,人们出游看的还是当地山川河流、风土人情以及开发的完成度,而前两条对于投资者来说至关重要。
就算往好的地方想,依靠丁真带来的流量真的吸引游客来当地旅游,当地是否有与之相匹配的旅游接待能力?目前来看,四川的旅游资源很丰富,但部分地区的发展还比较缓慢,旅游市场的管理也不完备,以现有条件接待大量游客很可能会收获差评,那可就是画虎不成反类其犬,甚至对当地旅游发展造成负面效果。
搞文化旅游不能急功近利,消费者有自己的判断,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一个差评就能让丁真带来的流量前功尽弃。同时,对丁真的宣传也不利于当地开展教育扶贫,都说扶贫先扶智,塑造一个高颜值的明星还能激发年轻人学习的动力吗?
然而现实是,丁真被过度曝光,甚至成为娱乐话题,让他的纯真变成了纯金。也许丁真本人还保留着在草原上的质朴,但在别人的眼里,这种质朴已经慢慢有了土豪金的光泽。
丁真的淳朴和注重功利的网红本来是反义词,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丁真已经不可避免地向网红方向发展了。不管媒体是不是管他叫做网红,丁真在这场舆论风潮中都具有了网红属性,而网红往往是身不由己的,他们需要按照受众来设置自己的人设并与受众互动。在这一过程中,他会得到来自网友的赞美、祝福与羡慕,但也会有起哄、批评,甚至是辱骂,无论是好是坏,可能都不是丁真想要的。
关注的人越多,媒体越吹捧,他的影响力越大,他就越会身不由己,也可能就越难回到从前的生活。那种让人羡慕的笑容也会变成强颜欢笑,最终成为流量和利益的牺牲品,而我相信这是真正喜欢丁真的人不愿意看到的。
最近其实还有一个顶流网红,就是“耗子尾汁”马保国。丁真和马保国的成名之路很相似,他们都通过一个或几个视频在年轻群体中发酵,然后破圈,流量溢出,形成了全网关注。最后都是官媒出手,只不过前者是捧,后者是封。从丁真和马保国我们也能看出,网络热点是没有价值观的,它可以是任何事物,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与愉己娱人。
网民们喜欢丁真可以理解,毕竟我们都有对蓝天白云的向往;媒体对丁真的宣传也无可厚非,这个时代需要丁真来展现真善美;资本在背后力捧丁真也没有问题,毕竟资本是逐利的,丁真所带来的网红效应可以使利益最大化也符合经济规律。但资本应该想清楚,当社会价值与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绝对是以社会价值为优先。丁真和李佳琪不同,他身上的社会价值更强,资本在利用丁真的同时应该想清楚,是否能为了经济利益而损失社会利益。
最后,希望丁真能秉持初心,不被名利裹挟,永远自由,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