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是晚清著名的战略家、政治家,他的治家、治学、治政之道流传于后世,更被称为“千古完人”。曾国藩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的赞誉,不仅在于他能够自立、自达,也是因为他在成功后还能立人、达人。
很多人都知道曾国藩有一个书信集,叫做《曾国藩家书》,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曾国藩如何为人处世,如何持家教子,如何修身养性。其实除了《曾国藩家书》外,还有《冰鉴》一书也是曾国藩的主要著作之一,里面主要讲述了曾国藩的识人之道。
用现代的眼光看《冰鉴》,它更像是一本相书。我们都知道相面是骗人的,但曾国藩的《冰鉴》虽然有看相的理论,但是不同于一般的相书。比如书中提到“事业看精神”,一个人如果一天到晚萎靡不振,干一点事就累,那他不会有精力去做自己的事业。我们经常在新闻里看到的那些政要、大老板,他们其实平常都很忙,但你看不出他们疲乏,总是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的。精神的好坏一方面由身体状态决定,另一方面由内在决定。如果一个人对未来抱有期望,总是向前看,那么他必然有良好的精神状态,这样的人也就具备了干出一番事业的基本条件。《冰鉴》中相人的理论大抵如此。
曾国藩一生可以说是阅人无数,也培养出了不少优秀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晚清四大名臣里的李鸿章和左宗棠,都是曾国藩提拔任用的,其中李鸿章更是以师事曾国藩。曾国藩很清楚用人的重要性,他认为“办事不外用人”,这是从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去看待事物。爆发太平天国起义之后,曾国藩曾上书:今日所当讲求者,惟在用人一端。人才不乏,欲作用而激扬之,则赖皇上之妙用。有转移之道,有培养之方,有考察之法。”培养之方,考察之法都很好理解。那什么是转移之道?其实就是要领导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来转移风气,陶熔人才。
了解现代管理学的都知道,无论是中高层管理者还是老板,凡事不能“事必躬亲”,管理者的主要工作之一,就是用人,用对人。那么作为领导,就必须在“人才”方面下功夫,有了人才,才能事半功倍。而人才不是大风刮来的,有的可能天生就是人才,但需要领导知人善任;有的表现一般,但却有潜力,这就需要花时间和精力培养成人才。还有的则是有能力,但没用对地方,这就需要领导加以引导,使其回归正轨。
“德”还是“才”
曾国藩说“才德不可兼得以德重,好利之人不可重用”,很明显,在“德”与“才”中,曾国藩更看重的是德。而与重德相对应的,是唯才是举,这也是现代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那么到底是唯才是举好,还是“才德不可兼得以重德”好?虽然具体事情要具体分析,但从宏观的角度来说,我倾向于后者。
唯才是举是三国时期曹操的用人方针,哪怕是“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的人,只要是人才,曹操就会起而用之。这种用人方针在当时确实起到了非常好的成效,曹操手下能臣极多,也正是由于这些人才的辅佐,曹操才能战胜实力强大的袁绍一统北方。
但此一时彼一时,曹操所处的是乱世,想要平定乱世就不能拘小节,而是以猛药治之。但如今并非乱世,如果要说现在的乱,就是在法律和监管不完善的背景下,一些人失德引起的。这个时候,如果用的人只是没有才能,那么最多是他的工作做不好,而如果没有德行,影响的不仅仅是他的工作,而是会造成难以补救的后果。
“用人”和“识人”
曾国藩认为,用人必先识人,这就是所谓的“知人善任”。虽然现在的企业都是求贤若渴,但还是应当“广中求慎”,不是人招进来了就让他在岗位上踏踏实实干活就完了。比如在招聘的时候可以广撒网,但之后还要慢慢考察,用其所长,尽其所能。
据说当年李鸿章带着三个人引荐给曾国藩,三个人站在院子里,曾国藩每人都审视了一番,最后确定中间的人可以大用。他的解释是,左边的人我看他一眼,他也看我一眼,我再看他,他就把脑袋低下了,说明这个人比较老实守成,但是气魄不够。能用,但他干不了大事。右边的这个人,我看他的时候他不敢看我,我不看他了,他又偷着看我,这个人心思太多,为人不光明磊落,不能用。中间的这个,我看他他也看我,我打量他,他也堂堂正正打量我,说明这个人心胸坦荡,有气魄,可以委以重任。事后证明曾国藩的眼力很好,中间的这个人就是台湾保卫战中的名将刘铭传。
关于这个故事,还有一些不同的版本,但核心内容都是曾国藩的识人。识人是作为领导者必须具备的能力,这个能力没有书能教,虽然《冰鉴》一书就是教怎么识人的,但我认为今非昔比,书里的内容可以拿来参考,但不能死学硬记。懂得识人最重要的是多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在接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分析对方的行为性格,慢慢就会总结出自己的识人之法。而看透人之后再用人,可以避免盲目选人、糊涂授权,在业务上出现重大错误。
“勤教”与“严绳”
曾国藩认为,发现了人才,用对了人才,这还是只开始,后面更重要的是引导人才,使人才不断提高,所以他才跟咸丰皇帝说要有“培养之方”。
人与人性格、优势均不相同,所以培养人的方法也不能拘于一格。当年李鸿章初随曾国藩时就已显露出了才华,但是李鸿章这个人锋芒毕露,棱角分明,曾国藩就故意搓动他的锐气,磨练他的心性,最终把李鸿章培养成了晚清的擎天一柱。“勤教”是领导者的责任,同时也体现了领导者的能力。有能力的领导者,自然会言传身教,把自己的本事教给下属,在行为上影响下属。俗话说“师傅不明弟子拙”,所以有时候我们看到下属就能知道领导什么样,一个好的领导必然能教导整个团队向上。
另外一方面就是“严绳”。在工作中我们总会碰到一些人,能力还可以,但是一些坏毛病就是改不过来,对于这种情况就应当学习曾国藩“立法行令,宽严相济”的治军方针。用规则来约束部下,做到赏罚分明。“溺爱不可以治家,宽纵不可以治军”,严绳的目的是使团队或公司的行动整齐划一,如同一体。如果团队内有不稳定因素,能教则教之,不能教则退之,否则一个人就会影响更多人,从而破坏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